戴锐

发布者:马院发布时间:2017-09-14浏览次数:13975

 

  介】

戴锐,男,1968年生,安徽省寿县人。中共党员,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,法学博士,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,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。先后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、复旦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。现任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,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,江苏省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。安徽深蓝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。主要研究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、比较思想政治教育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和应用伦理学。曾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三等奖(1999)、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(2005)以及“安徽省高校优秀理论工作者”(1998)、“安徽省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”(2003)称号,并被评为“2015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提名人物”(2016)。

【科研成果】

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2项,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1项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专项课题1项,安徽省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项,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,主持其他各类项目10余项。出版个人专著《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述论》,主编《杰出校友张闻天》,合著《社会适应论》《从马克思到德里达——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》《做历史的同时代人: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理性思考》《马克思主义之意识形态指导作用的生成与实现机制》等7部;参编教材8部。在《教育研究》、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》、《中国教育学刊》、《青年研究》、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90余篇,10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、《新华文摘》、《中国青年研究》等期刊转载、摘编。

【代表论文】

1、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与青年精神(青年研究1997/8,人大复印资料·中国共青团1998/5).

2、德育情境创设的若干原则(中国教育学刊1998/3).

3、高校德育的三个转变(中国教育报·理论版)1998/6/17.

4、就业教育:高校德育的“瓶颈”(青年研究1998/7).

5、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(江苏高教2002/3).

6、生活方式现代化:当代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建构的理念与过程(社会科学辑刊2002/3).

7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(教育研究2002/8).

8、“三观”的多机制分析与教育视点选择(思想理论教育2005/12).

9、青年就业问题的视点校正与制度安排(青年探索2005/6,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青少年导刊2006/4全文转载).

10、德育现代性之思与德育现代化之路(辽宁工学院学报·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/1,人大复印资料·思想政治教育2006/10).

11、社会实践德育问题的探讨(中国教育学刊2006/3).

12、德育语境中社会实践的理论内涵与实施原则(思想·理论·教育2006/3).

13、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(安徽师范大学学报·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/2).

14、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(理论与改革2007/2,人大复印资料·思想政治教育2007/6).

15、熔铸社科工作者的教学科研品格(光明日报2007/6/29).

16、善治: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中的治理伦理(河海大学学报·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8年第2期.

17、德育美育化之价值的多维寻思(教育科学研究2008/10).

18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“中国气派”之路(思想理论教育2009/13).

19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前瞻(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/3.

20、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与策略(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/6).

21、社区权威的生成机制变迁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重建(河海大学学报·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/2).

22、中国“和”文化传统的善恶之辩与转型之途(学术交流2010/4新华文摘2010/16摘编).

23、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十大关系(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/6).

24、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可能、现实与前景:以场域为基本视角的研究(思想理论教育2012/9上).

25、高校辅导员研究的历史回思与前景展望(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/6).

26、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化转型(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/1,人大复印资料·思想政治教育2013/5).

27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性问题探要(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/1).

28、网络政治参与与青年政治意识的发展(学术交流2013/2,人大复印资料·青少年研究2013/5).

29、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哲学审思(思想理论教育2013/6).

30、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公共空间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(理论与改革2013/6,人大复印资料·思想政治教育2014/3).

31、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“人生导师”角色实践(高校辅导员2014/3).

32、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运行机制与发展战略(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/6).

33、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:现状与趋向(思想理论教育2014/12,思想政治教育2015/3).

34、水文化的传统形态及其现代跃迁(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-8-8,新华文摘2014/21摘编).

35、“中国梦”教育:基于积极心理的理想教育转型(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/6).

36、职业社会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再定位研究(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/4).

37、面向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擘划(思想理论教育2017/2).

38、“立德树人”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方略(思想教育研究2017/6).

39、中国传统节庆在高校的教育价值的实现机制(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/7).等等。

【荣誉奖励】  

1、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三等奖(1999);

2、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(2005);

3、“安徽省高校优秀理论工作者”称号(1999);

4“安徽省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”称号(2003);

5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/专著评选论文一等奖(2014)、二等奖(2008)及优秀论文奖(1998、2004、2007);

6、中国教育学会年会论文一等奖(2005);

7、全国青少年研究会年会论文二等奖(2004);

8、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(2014);

9、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(2015);

10、2015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提名人物(2016);等等。

【科研项目】

1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(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研项目,2002—2005)。

2、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——以权变模型为基本分析工具的综合研究(全国“十五”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,2002—2005)。

3、“学校德育课程的多向度统整与高师院校德育教育的序列化”(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)。

4、“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’‘精彩一门课’全程教学示范片制作”(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专项课题,2007)。

5、“马克思主义之意识形态指导作用的生成与实现机制:以‘三观’为中心的研究”(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,2008—2013)。

6、基本现代化与江苏思想政治工作创新(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2012-2013)。

7、思想政治教育制度、理论与实践的百年变迁与未来发展研究(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,2013—2015)。

8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研究(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,2016—)。

9、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(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,2016—);等等。

【联系方式】

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佛城西路8号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,211100

邮箱:dairui2000@163.com 

Baidu
map